广西交通技师学院2020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
一、学院情况
(一)学院概况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59年,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是一所以高级技能职业教育为主,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龙头,各类专业快速发展,集全日制学历教育、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汽车驾驶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学院占地610多亩,现有邕武校区、长堽校区、伊岭校区、高峰校区等4个校区。目前,全日制、远程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1万多人,教职工405人,实训工位4569个,实训设备24457台(套),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263.46万元。开设汽车工程、交通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商务服务五大专业群,共计36个专业。
2020年,建成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商用车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持续推进广西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和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荣获“全区交通运输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奖”“信息化教学创新典范奖”等荣誉。学历教育招生3902人,师生参加比赛获奖80项。科研课题立项31项。教师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4人。汽车技术项目1名学生成功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党工团建设、校区建设、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均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
1.招生规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招生工作形势尤为严峻。学院领导迅速调整招生宣传和实施模式,开展全员动员会议,组建精干的招生队伍,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百度推广等信息化宣传手段,加强品牌宣传,使招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截至2020年,新生录取审批4693人(其中含17-18级分段注册高级工)。截至2020年9月,招收百色市那坡县、西林县、隆林县和南宁市横县等4个区域“两后生”38人,已顺利完成培训任务70人。
2.在校生规模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学院在校生8954人,其中2017级492人,2018级2027人,2019级2886人,2020级3549人,比上一年度增加533人,同比增长5.95%。
3.毕业生规模
2020年,学院毕业生人数为2195人(其中2016级高级工毕业生657人,2017级中级工毕业生1531人,2016级预备技师毕业生7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51人,同比增长7.39%。
4.学生结构
现有在校生8954人(其中男生7134人,女生1820人),男生占79.7%,比上一年度增加271人,同比增长3.94%,女生占20.3%,比上一年度增加262人,同比增加16.8%;区内生源8883人,区外生源71人,区外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0.79%,比上一年度减少82人,同比减少53.6%。
5.巩固率
截至2020年12月,学生巩固率为86.22%,学生巩固率比上一年度下降3.73%。
6.培训规模
2020年学院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考核37期(批次)共2746人(其中劳动预备制669人,两后生51人),同比降低14.43%。
(三)教师队伍
截至2020年12月,学院教职工共405人,其中专任教师264人,兼职教师80人。专任教师(含兼职教师)生师比为25.2:1。由于学院扩招在校生增多,增加调整原双肩挑符合条件担任专任教师人员27人,招聘专任教师21人。兼职教师80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0.3%,比上一年度增加24人,占比相对稳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258人,占专任教师的97.7%,本科占比与上一年度持平;硕士以上学历30人,占专任教师的11.4%,同比增加2.4%;高级职称以上教师70人,占专任教师的26.5%,比上一年度增加8人。
(四)设施设备
学院已建成现代化的实训大楼和实训厂房11.45万平方米,拥有实训设备24457台套,实训工位数4569个。图书馆馆藏图书增至28.2万册。现有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值10263.46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124.27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1462.43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825.7元;生均实训工位0.51个,与上一年度比增加0.05个;生均纸质图书31.5册,比上一年度减少1.4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思想政治状况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2020年发展新团员400人,每学期对团支部书记进行培训2次以上,每月召团支部书记会议2-3次。通过评选产生优秀班级60个,三好学生135名、优秀学生干部67名、优秀团支部51个、优秀团干164名、优秀团员251名、优秀学生社团18个、社团优秀干部78名、社团积极分子137名。常态化开展纪律检查,及时纠正违纪现象。学生在受教育中认识、成长、提高,校风明显好转,文明礼仪氛围基本形成,学生工作趋于向好良性发展,积极向上。
学院严格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认真组织学生文化基础课教学,保证充足的课时和师资,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5.4%。专业技能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每年开展校园技能节活动,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93.5%。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晨跑运动,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运动会,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99%。学生操行考核合格率97.63%。学生毕业率89.34%;学生报考资格证获取比例91.2%;学生参加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33项,其中全国一等2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1项,自治区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市级1项。
(二)在校体验
学院注重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身心成长,举办弟子规教育,开设各类社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开展“感恩教育”“五四”活动、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敬业精神”“感恩之心”“工匠精神”专题思政大课堂16场,累计观看1.5万人次,点赞151万次。巩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成果。
开展在校生满意度调查,召开全校在校生班干会议,下发调查表,组织做好调查表的回收、分析和统计工作。收回《在校生满意度调查表》4334份根据调查显示,其中在校生对教育满意度为91.08%(其中教学方面94.92%,教育方面95.07%,后勤服务83.25%);家长综合满意度为98.35%,学生在校的幸福感不断攀升。在校生对学院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后勤保障和校园安全满意。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高。
(三)资助情况
1.国家资助资金管理。2020年申报免学费学生人15021(次),期末在校学生签名14747人(次),上级拨款金额1753.5万元。申报国家助学金4613人,发放4446人,发放金额386.4万元,补发2019年秋季学期国家助学金1637人,补发放金额119.85万元。获得2020年国家助学金11人,发放金额6.6万;获得202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奖学金129人,发放金额25.8万元。在国家资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中,学院严格按照资助政策要求进行管理及使用,无虚报人数、套取国家资金情况发生。
2.劳动预备制管理。2020年,顺利完成2019级劳动预备制764名学生的考勤工作及剩余补贴申领工作,分批次发放600多名2019级劳动预备制学生生活补贴共计136.1万元。2020年9月,新招劳动预备制718名学生,顺利完成材料审核、上报和申请培训预拨补贴和生活补贴工作,申请培训预拨补贴177.05万元,申请学生生活补贴134.6万元(其中37.05万元从学院历年结余生活补贴中列支),本次申请实际拨付97.55万元。
3.两后生管理。顺利完成2020级38名两后生生活补贴以及培训补贴的申请工作。向横县扶贫办、隆林扶贫办、西林扶贫办、那坡扶贫办共申请第一学期生活补贴10.45万元,向人社局申请培训补贴4.511万元。按规定发放2019级两后生春季学期每月生活补贴,2020年5-7月,发放67名两后生生活补贴共计8.14万元。按规定发放2020级两后生秋季每月生活补贴,2020年9-12月,发放38名两后生生活补贴共计8.36万元。
学院为学生创造勤工俭学工作岗位,根据工作量和出勤天数给予补助。成立护校队,对参加护校队的成员每月给予适当的执勤补贴。
(四)就业质量
学院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做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开设就业指导课,为毕业生举办创业培训,拓宽学生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2020年学院各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如下:
2020年专业 |
就业率 (%) |
对口就业率(%) |
初次就业起薪(元/月) |
升入高等教育比例(%) |
汽车工程类专业 |
97.31% |
89.54% |
2800 |
4% |
交通工程类专业 |
98.56% |
95.61% |
3000 |
6.5% |
机电工程类专业 |
92.60% |
80% |
2500 |
2% |
信息工程类专业 |
93.38% |
78.8% |
2000 |
8% |
商务服务类专业 |
97.39% |
82.44% |
2200 |
8% |
与上一年度相比:
与2019年 相比专业 |
就业率 (%) |
对口就业率(%) |
初次就业起薪(元/月) |
升入高等教育 比例(%) |
汽车工程类专业 |
98.49% |
95.65% |
2500 |
3% |
交通工程类专业 |
100% |
94.2% |
3000 |
5% |
机电工程类专业 |
100% |
93.4% |
2500 |
2% |
信息工程类专业 |
96.95% |
90.5% |
2000 |
3.3% |
商务服务类专业 |
97.66% |
90% |
2000 |
3.2% |
(五)职业发展
学校注重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从服从管理、有上进心、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敬业勤奋、工作业绩、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等八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100%。通过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校生对学院教学方面满意度为94.92%,教育方面满意度为95.07%,超过五成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得到晋升或受到表彰与好评。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院开设汽车工程、交通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商务服务五大专业群共36个专业,专业设置基本涵盖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范围,初步构建形成了培养层次分明、优势特色突出、专业种类齐全的综合性技师学院发展构架。其中汽车专业群的教学实训条件达到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在做好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电子应用技术1个专业,新专业招生人数当年达到37人。
学院组织各教学管理部门制定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提出建议;指导各教学专业系、部规范教学管理;指导推进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参与学院各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文件、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和教学评估标准及方案制定工作;参与各级职教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工作;组织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
(二)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围绕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突出“大交通市场”服务领域,开设汽车工程、交通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商务服务五大专业群,2020年新增电子技术应用新专业,共计36个专业,以汽车、交通专业为龙头,以服务交通、服务区域经济为特色。为适应“交通强国”发展需要,认真梳理覆盖交通运输行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拟在2021年增设服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2个新专业。
二是根据各教学系部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组织各教学系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与完善,使其更贴近学院教学实际。公共基础课主要开设语文、数学、德育、体育、英语、硬笔楷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全年完成教学工作量共计8946节课时。
三是优化人才队伍配置,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做实专业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教、研、培、赛、训”等措施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学院教职工4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77人,专任教师(含兼职教师)生师比为25.2:1。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2人,自治区级技能大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自治区特级教师1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1人,广西技术能手4人,自治区技工院校专业(学科)带头人3名。
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引导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产学研联盟等校企共同体育人模式。狠抓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发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优势,建成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商用车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持续推进广西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和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为培育高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五是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腾讯课堂、QQ课堂、超星学习通、泛雅平台、钉钉等多种信息平台进行授课。日常管理中,通过起迪教务系统进行教务管理。通过起迪考试系统组织无纸化期末考试,组织1467场考试,考试学生约5000人,涉及课程281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评教、评学,已实现无纸质评教,充分减少成本,做到公正、透明,听取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建议。
六是加强学院教材管理工作,落实国家教材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部署要求。2020年9月,由学院党委办公室牵头,针对教材使用、教材内容进行专项督查工作,排查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外的教材教辅,包括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特色教材,尤其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教辅,本次自查各类教材324册,其中部颁教材28册、地方教材259册、自编教材37册。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广西技工院校教材内容排查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向自治区技工教育研究室报送地方教材73册、地方自编教材5册,并参与教材检查工作。
目前,学院暂无国际合作项目。
(三)教师培养培训
1.重视教科研工作
2020年,学院师生参加竞赛硕果累累,科研项目有序开展。组织师生参赛获奖80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53项。科研课题立项自治区级7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校内课题立项24项,创历史新高。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国家汽车职业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研究进入结题阶段。参评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2项;交通行业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有效助推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上新台阶。
2.组织教师培训
强化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拓展教学研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教职工开展学习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教育活动,观看红色题材电影《大会师》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展“三全育人”专题教育工作,保持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思想、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的先进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驱动作用。全年送培教师超40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73.19万元,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何弘亮等4位教师荣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
3.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引导青年教师热心研究课堂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方法,积极推进课堂与实训教学改革,给教师提供展示自身才华,锻炼教学能力,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岗位成才。继续发挥学院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作用,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快青年节教师的成长步伐。2020年,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共有70人次获奖。
修订完善《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教职工学历提升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和制度,促进广大教师主动创先争优,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教师幸福感、获得感。有序开展职称评聘工作,全年推荐申报职称教师56人,评审通过34人,取得正高级职称的教师达7人。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
根据各专业招生情况,完善各专业教学大纲及实施计划。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多种信息平台开展线上授课,全面铺开“停课不停学”活动,网络在线教学运行课程238门次,涉及231个班。上线教师261人,发布课堂活动2969个,发帖1502个,布置作业2703个。上线学生8111人,参与课堂活动4.37万人次,回帖1.10万人次,完成作业5.05万人次,参与师生讨论2.93人次。通过腾讯课堂、QQ课堂、超星学习通、钉钉等6个平台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学生平台访问量达到43.93万次。学生正常返校后,做好教学常规督导检查工作。每天安排教学督导到教学现场,检查各教学区域教师到课情况,巡视教学环境,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通报,对教学事故严惩不贷。同时,认真抽查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料,每学期按规定抽查教师的各种教学文件,抽查超150人次。对不符合规范的教学资料及时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对不按时上传资料的教师给予提醒。
做好学生评教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每学期精心组织学生的评教工作,做到公正、透明,并及时汇总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资料。2020年发放1万多份学生评教表,收回9000多份,学生评教合格率99.5%;教学质量评定合格率99.5%。召开各年级班干座谈会100多人次,听取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学生的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主动进教室听课,与教师相互交流、探讨教学心得与体会。
2.学生管理
一手抓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德育特色,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每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德育教育周”活动等,规范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生活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一手抓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改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方法,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管。通过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全方位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不断细化、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动态调整明确、优化部门人员职责;补充完善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学习生活管理工作;扩大安全监督范围,完善综治维稳管理体制,抓好安全管理规范化、周边环境整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关爱学生活动,创建平安校园;加强岗位教育课程管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精神,创建卫生校园;充实学生社团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常态化开展安全和治安隐患大检查活动,防患于未然。
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活动,参与人数6255人次,为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构建优良的德育平台,提供良好的校园特色文化生态环境。
2020年,学院全年无恶性和群体性安全事件发生校园保持安全和谐稳定。
3.财务管理
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坚持为教学和师生员工服务理念,坚持《会计法》、财经制度和财务准则,合理调配有限资金。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履行反腐倡廉建设、教育制度的实施责任。一切按章办事、按规办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不坐收坐支,无公款私存、挪用公款、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现象。认真抓好内部控制、资金预算、会计核算等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支出管理,确保部门人员廉洁从业,遵纪守法。严抓部门作风建设,强化部门人员反腐倡廉意识。本年度重新修订《财务科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与部门人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
启动“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通过创建一种新型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以财务管理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为基础,由智能机器和财务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体化智能系统,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多方参与、体系完备的预算制度。通过人机有机合作,完成组织复杂的财务预算管理活动,覆盖预算编制、上报、控制、分析等各个关键节点,替代现有的纯人工预算管控模式,解决现阶段预算资金管理脱节问题,实现财务数据协同共享及资金闭环管理,降低财务风险,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高效发挥预算管理效能。
4.后勤管理
建设规范化的大后勤,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一是完成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引进服务人员82名,主要负责校区安保、教官秩序维护、校园绿化清洁、工程修缮和会务服务等工作,有效提升后勤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筹划食堂、商铺经营社会化改革。实行统一承包,合约式管理。根据学院程序文件及《商铺管理规定》,灵活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商铺的经营行为。下一步将引进更有实力的公司进驻经营管理,不仅能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安全供餐需求,还能使学院资产增值。
5.安全管理
一是抓好校园安全监管工作。定期对学生宿舍、饭堂、教室等重要场所开展大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确保校园消防安全。组织开展学生宿舍刀具排查收缴行动,落实平安校园管控措施。二是加强安全法律宣传教育。召开学生法制安全知识讲座7次,消防逃生演练3次,法制知识竞赛2次,学生心理健康安全辅导讲座2次,有效提升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意识。三是有效防范肺结核群体事件发生。结合学院出现学生肺结核疾病情况,增设学生碗筷消毒柜,统一进行消毒,有效预防传染疾病,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四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校园安全动态监控,完善校园“4+N”安全系统。整合学院监控资源,实现校园全方位无死角动态监管。五是严抓食品安全管控。从食材源头抓起,各环节严抓管控,全方位加强食堂管理。按规定对食堂的所有食材进行公开招标采购;采购后,安排人员进行仓储管理、加工、出品,派专人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强化校区商铺食品监管,对商铺进货的食品进行检查留样;定期对商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时刻把食品安全放在工作首位。六是属地管理,联手社区,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强化与属地派出所治安联防联控协作,设置治安点,组织师生参与社会治安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校区内外环境及宣传板进行清洁和更换。全力配合社区,顺利完成南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与社区合力完成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型校园综合治理能力。
2020年,学院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事故。
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关注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师业务培训,保持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思想、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的先进性,积极推进课堂与实训教学改革。一是师生竞赛成果丰硕。2020年,师生参赛获奖80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53项。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4人。汽车技术项目学生成功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二是科研项目有序开展。科研课题立项自治区级7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校内课题立项24项,创历史新高。国家级课题《国家汽车职业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研究进入结题阶段。参评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2项,参评交通行业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荣获“全区交通运输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奖”“信息化教学创新典范奖”等荣誉。
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贯彻落实自治区各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选树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
7.管理信息化水平
2020年,学院建成教学系部实训室5个,新增云终端教学电脑155台、图形工作站82台,采购教学一体机40台。完成智能图书馆建设,配备30台云桌面电脑,新增采购图书0.3万册,图书总量达到20.3万册。配备朗读亭、智能书法桌、自助借还机、查询机、数字阅读机、光能黑板、自助智能书柜等一批图书配套及图书馆专用设备。
组织开发中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学生日常行为动态监管,有效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完成学生健康测温平台、职工健康打卡系统建设,实现师生健康管理实现智能化、规范化、无纸化,不断提升校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五)德育工作情况
1.德育课实施情况
全面实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2020年,学院开设德育课程的班级共计215个。其中教授《德育(一)》的班级88个,教授《德育(二)》的班级76个,教授《德育(三)》的班级51个,德育课程开出率达98%。德育课严格使用部编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德育课教学大纲与教材线上培训,成立课题组,研究德育与思政、心理健康等内容的有效融通。一年来全院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校园内形成尊师爱校、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氛围。
2.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着力打造学院特色文化。将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将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资源,打造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动平台。持续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开展优秀毕业生风采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凝练学院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精神文化,形成可传承发展的独特校园文化标识,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方式开展培养学生文明风采、职业素养。搭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检查、月月有主题、学期有评比”的第二课堂教育平台,全过程开展职业素养教育,重点打造“劳动教育周”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教育中弘扬劳动精神。拓展“进校园、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的“四进”宣传渠道,开辟教师风采墙,展现专业技术精湛、个人素质优良的优秀教师风采,同时,建成德技楼、德能楼、德艺楼、德诚楼、东风路、运升路等标志性建筑,全方位营造校园文明育人环境。开展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从院领导到中层到一线人员,人人参与学生文明、职业素养过程培养。
一是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设立文明礼仪践行岗,由劳动教育的学生站岗,对教职工进行鞠躬问好,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的认识理解。同时,开展一系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和评选活动,评选“优秀美德使者”1432名。二是创新思政教育载体,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通过周一爱国主义教育、思政大讲堂的形式,让思政教育持续发力。每周一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暨升国旗仪式,在校师生参与度达100%,在国旗下强化爱国理念,培养爱国情怀。全年开展“爱国主义”“敬业精神”“感恩之心”“工匠精神”专题思政大课堂16场,重点讲述学院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思政大课堂采用“思政讲师团+青年讲师团+互联网”的方式,既让思政课程提质增效,又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思政味道,累计观看1.5万人次,点赞151万次。
4.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社团拓展学生素质的有效载体作用。目前,学院共有学生社团30多个,成员总数超过2000人。创新社团联合会成员的招聘形式,以团支书为主体重新招聘社团联合会成员,很好地将学生团干和学生社团干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团学干部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学院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均由以团支书为主的社团联合会承办,如承办6月份社团“抖音争霸赛”,共收到各类作品50余个;承办“端午校园寻宝”游园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5.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坚持学生自我管理总方向,积极推进学生会、护校队、宿管会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发展壮大,在学院内形成学生自我管理风向标,树立以自我管理为荣的主流思想,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自我管理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三方面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在校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加强团员教育和学生入党推荐工作。制定完善团员培育机制,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团员培育形式和内容。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和爱心活动,如:组织开展党团基础知识、“五四”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敬老院帮扶活动,组织爱心捐款、义务献血和爱心捐旧物等活动。
持续开展献爱心活动。与南宁中心血站在校内开展“抗击疫情,为爱逆行”爱心献血活动,66名师生参与,累计献血量19600毫升,引导师生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募捐形式帮助学院特困学生。爱心社成员每天进行旧物回收活动。开展“情暖校园”专题爱心回收便民服务活动,以“友爱、善良、诚实、互助”之心,助力提高全院师生的奉献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六)党建工作情况
一是强化思想建设,扎实开展巩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引领教育教学先锋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强化党员廉政风险防控。四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年送培党员干部32人次;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37人。被《中国交通报》《广西交通》等刊物采用新闻稿件30篇。微信公众号推送稿件71篇,关注人数3.07万人,同比增长9203人。完成宣传视频制作60个,其中疫情宣传片3个,《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白岩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点击率达20.1万次,正面宣传效果突出。党建引领持续推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开展。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承办广西机械行业商用车产教联盟大会,邀请56家中职院校、企业参加,成为首届理事单位;协助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宏观经济研究院开展产教融合发展调研,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断加深校企合作。与优质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培训基地。先后与玉柴集团签订商用车人才培养协议,与广汽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京东举行实训中心挂牌,开设北京现代、中德诺浩、京东电商、北汽福田戴姆勒等多个订单班。校办企业南宁运招大酒店建成旅游与酒店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基地开展实习。
产教融合促进专业整合优化。实地考察多个施工企业,在实践考察中探讨新专业(桥梁施工与养护、市政工程施工)、强化老专业(公路施工与养护、公路工程测量)高级工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并行模式。与广西交建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协议,安排20名学生到交建公司跟岗实习,洽谈试验检测订单班试点育人工作,为新专业建设提供宝贵参考意见。
开展“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培训,为产教融合添活力。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北部湾培训券等国家补贴类培训,对高校毕业生、中职院校高级工以上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和企业员工开展北部湾培训券培训97期3069人,同比增长94.49%。
(二)学生实习情况
根据学院整体工作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全年落实275个跟岗、顶岗实习单位,安排4460名跟岗、顶岗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学生校外生产实习成绩合格率为97.48%。
2020年,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先后联系、引进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福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人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弘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江门天钇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优质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校场招聘。在岗位推荐过程中实行择优推荐,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学院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起为全体毕业生服务的意识,为毕业生排忧解难,让毕业生们心情愉快地走出校门,满意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牵头联合区内多家商用车生产、维修服务企业及多所职业院校成立广西商用车产教联盟,先后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美国康明斯公司、深圳爱夫卡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三原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为企业与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具有攻关、创新能力的商用车检测与维修高技能骨干人才。担任广西烹饪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严格按照集团章程,积极参与集团活动,向集团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发挥积极作用。
五、社会贡献
学院坚持服务宗旨,强化社会责任,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对接产业行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培养输送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向汽车维修、汽车营销、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输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服务行业企业发展。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形式,提高整体利用企业资源的能力。校企合作“保时捷”“巴斯夫”“北京现代”“中德诺浩”“北汽福田戴姆勒”商用车、“PPG”和“吉利新能源汽车”订单班学生的招生校园遴选会按计划如期举行,现场校企双方遴选考核工作和校园特训在线遴选考核工作圆满完成;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校企共同努力完成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工作;高质高效完成校企合作项目的所有毕业生推荐工作,毕业生就业效果良好,用人单位满意率100%。积极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及质量认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院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学院、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
(二)社会服务
积极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行业培训。多年来,坚持承办南宁市兴宁区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的职业技能培训,为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提升提供助力。2020年,开展各类培训、人事考试和成人学历教育152期(批次)26638人次,其中各类培训6057人,人事考试国家统考20427人次,学历提升教育注册人数154人。机动车驾驶培训中心培训人数2252人,其中驾驶员培训1711人,各类资格证培训541人。驾驶员学员满意率91.29%,短期培训学员满意度91.86%。
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利用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到南宁市内各社区开展公共服务、便民利民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服务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多难题,获得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三)对口支援
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学院积极响应自治区人社厅技能扶贫工作部署,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紧扣“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培训目标,积极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招生培训,加强对“两后生”实习就业跟踪管理,建立和完善“两后生”培训就业的长效机制,强化稳定就业后续管理,“两后生”培训就业带动家庭脱贫工作取得实效。2020年招收、在培西式面点师、汽车维修工等2个工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38名;培训合格,推荐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58人,就业学生工资均在3500元以上,带动就业学生家庭脱贫。
(四)服务抗疫
一是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印发防控制度31个。三是搭建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四是强化家校联合,确保疫情防控政策部署传达到每一位家长。五是建档立卡,落实信息报送机制,精准摸排,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六是定期开展校园清洁卫生大行动,做到消杀全覆盖。七是做好复学复课防疫物资储备工作,采购体温检测智能系统设备5套、体温枪184把、采购口罩18.73万个,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口罩19.15万个。八是通过专家讲座、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九是联系学院各校区周边医院,与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寻求专业医护帮助。
六、举办者履职
(一)经费
2020年,学院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9085.12万元,上年结余结转95.35万元。其中生均拨款收入3631.61万元,包括公用经费1094.32万元,助学金226.28万元,免学费补助1753.50万元,国家奖学金6.6万元,自治区政府奖学金25.8万元,国家助学金525.1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投入3305.7万元。
严格按照批复的支出预算执行,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为9180.47万元,不存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的情况。同时加强对项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追踪问效,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020年度共获得的追加资金1790.41万元。具体如下:
1.2020年4月,获得追加2020年中央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经费(第二批)120万元;
2.2020年4月,获得2020年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4万元;
3.2020年5月,获得追加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131.25万元;
4.2020年5月,获得追加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等次奖金2万元;
5.2020年6月,获得追加2019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补助资金500万元;
6.2020年6月,获得追加2019年度自治区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集训基地补助资金200万元;
7.2020年7月,获得追加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6.6万元,国家助学金资金113.06万元;
8.2020年7月,获得追加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资金554.5万元;
9.2020年8月,获得追加202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5.6万元;
10.2020年8月,获得追加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资金150万元。
(二)政策措施
1.积极落实办学自主权
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修品质、依托行业办专业、校企交融谋发展、课程体系重能力、服务行业显成效、高技高质创品牌”的办学特色,根据学院办学优势,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形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提升学院内涵建设,创建独特校园文化,形成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的良好校园氛围,办学实力位居全区技工院校前列。
2.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
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名编制高层次人才1人;完成公开招聘实名制编制8人;招聘编外内聘人员21人、外聘人员15人。
3.有序推进职称工作,优化职称层次
组织完成技工学校教师系列、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的申报推荐上报工作,承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技工学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2020年,学院申报职称56人,其中申报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含定职)4人。
4.稳步推进岗位设置聘用管理变动工作
2020年,完成钟修仁、冯培林2人的特设审批、备案工作,完成黄远雄等55人的岗位竞聘、聘用变动工作。
5.完善编制人员干部档案整理
根据上级要求和学院人事档案工作实际,继续以完善教职工干部档案整理工作为重点专项工作,对提拔干部档案、学院在编在职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立卷整理、归档录入等工作,该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七、特色创新
特色创新案例一:《“对标世赛、赛课融通”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竞赛班为例》。
特色创新案例二:《“校企联动、课证融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京东电商客服订单班为例》。
详见附件。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随着学院发展规模扩大,教学设施设备、基础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日益增大,资金紧缺制约了学院高质量发展。二是人员编制不足。因编制数缺口过大,编制外聘用人员较多,迫于资金压力,无法扩大师资队伍。三是新校区建设项目推进困难。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教学场地、教学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四是专业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不对称,需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创新专业建设理念。
(二)改进措施
1.扩大招生规模,促进稳定就业
创新招生方式,提高高级工招生比例,使中高级工比例达到4:6。联系落实区内外企业用人情况,扩大学生就业和顶岗实习的范围和区域。完成2021届顶岗实习生顶岗教育和当前就业教育,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管理。
2.多措并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人才队伍配置,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二是做实专业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三是通过“教、研、培、赛、训”等措施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职业能力。
3.优化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一是调整及优化专业结构。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开设新专业,调整旧专业。二是以技能大赛为风向标。完善技能大赛培养和选拔机制,将大赛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三是深化一体化课程改革。对标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国赛标准,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四是以科研促教改。积极申报自治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推进产教融合,优化办学机制
一是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依托交通行业优势,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四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发挥校企双方的双主体育人作用,在个别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互兼互培互通、共建共研共享”的深度合作模式。
5.推进校区建设,提升后勤服务效能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校区土地置换和征地工作。继续改善旧校区环境。力争2021年9月伊岭校区接纳1500名学生。二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做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确保基础设施满足支撑教学应用不断升级的要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创建学院资产实物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宿舍管理、食堂商铺管理的信息化。三是建设规范化的大后勤,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持续做好疫情防工作,将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附件:1.特色创新案例一《“对标世赛、赛课融通”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竞赛班为例》
2.特色创新案例二《“校企联动、课证融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京东电商客服订单班为例》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
2021年2月1日
【特色创新案例一】
“校企联动、课证融通”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京东电商客服订单班为例
一、实施校企合作的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但电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可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中找到答案。报告中一组数据显示:电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上,工作执行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连续3年排在前两位,也是刚毕业的学生或实习生拉开差距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一组数据是受访企业中仅有20%的电商人员能在工作岗位上坚持超过一年,对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意味着在解决电商人才紧缺问题上,不仅要从“数量”上突破,更要从“质量”上提升,从而对传统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全面深度合作。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
从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入手,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把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完善基于“校企联动、课证融通”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转变原有的课程结构,使课程结构更符合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
(二)构建“校企联动、课证融通”的京东客服岗位课程体系,重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组织及教学管理。
(三)根据新的电商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合理配备师资结构,建设“双师型”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
(四)校企共建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完善实训中心的运营机制,实现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的培训。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
(一)创新模式
学院基于共创共贏的理念,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校企互动合作、人才订单式专项培养、工学相互结合、相互交替、轮训式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来开展校企合作,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仅为地方企业输送了专项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学校树立了品牌效应,促使学校与企业彼此合作共贏。
1.全面合作互动式
通过共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培双方素质教学队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等相关措施,实现更全面的合作,双方积极互动,从而取得显著成效。
(1)校企打造“校企联动、课证融通”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京东校企合作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京东校园实训中心为电商专业育人平台。基于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根据京东企业电商客服岗位标准分析,构建“校企联动、课证融通”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企业岗位标准立足于学生电商客服岗位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训技能、专业特长的实际情况,健全与培育突出技能应用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校企打造“校企联动、课证融通”京东客服岗位核心课程体系
电商核心课程内容研究以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心理辅导等内容。基于校企联动、课证融通,构建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实践岗位化、课程思政化的京东校企合作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企业生产实践、课程思政同步进行,德技双提升。同时,融入京东客服岗位、职业要求,采用活页式教材,以“工学结合”为原则,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并结合“京东客户服务管理师”考证标准,校企二次开发以下内容:
①根据京东校企合作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京东客户服务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能考核要求,确定电子商务京东订单班课程内容。
②根据电子商务行业京东客服岗位能力标准为目标,以学生职业化能力和职业化技能形成为重点确定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③根据课程之间的关联确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京东订单班课程共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京东校企客服岗位核心课(方向课),顶岗实习,课程之间存在严格逻辑关系。
最终达到企业预期的培养目标,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互融通,缩短课堂与岗位之间的距离,并能灵活的运用到任职岗位中去。
(3)打造“精专业、强实践”的师资队伍
校企双方根据京东校园实训中心运行及学院电商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打造“精专业、强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精专业”是在提升教师信息化、项目化教学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强实践”是京东校园实训中心为专任教师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借助培训、实践等方式,丰富教师对电商各活动环节运营的实战经验,并提高自身的再学习能力,知识拓展研究能力。加快学院电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聘请京东企业讲师承担电商实践类课程教学工作,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4)打造“京东校园实训中心”经营性实训基地
校企共同投入,共建京东校园实训中心,营造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化场景,宣传企业形象。在签订协议时明确了双方职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共享,一些基础性的企业技术、行业知识要渗透到课堂。首先,实训基地体现技能实训功能和生产实践功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技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训基地管理机制融入教学及企业管理元素,具有辐射引领作用,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①职业化硬件环境打造:通过京东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教学环境等方面,为教学实训、实习实践提供条件。
②职业化软件环境打造:通过引入京东企业电子商务客服平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客户服务活动基础,公共关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熟悉服务岗位实训,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中、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订单”式
基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的最新部署,学院从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入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服务、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为根本,培养“订单”式专业人才。
首先,校企双方通过交流,共同制订开发专项教学计划与实训的标准,形成一个学、企、生三方共同获利的人才培养方案。
其二,学院负责完成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企业提供京东校园实训中心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培训,快速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角色交换。
再次,企业定期安排企业讲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情况,加强职业心理,更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奉献意识。
3.顶岗实习轮训式
学生在顶岗实习轮训的过程中,把学校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通过职业角色的转变,培养其对事物的独立处理能力和面对工作生活的吃苦耐劳精神。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体会自给自足的快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同时学校收获教育成.果,节省了实训资金,企业的短期用工困难问题也有所减缓,真正实现了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二)共建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成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学院通过成立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来监管学院与企业的合作,系统解决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经费保障:制订项目建设经费计划,严格按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有关财务制度来保证资金的到位和执行。
3.制度保障:建立学校项目监督、责任追究及绩效考核等制度,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原则。根据《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关于校办企业管理办法》,在人财物方面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科学有效的校企一体化管理。校企一体运行管理机制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有效保证。为了切实实现校企一体运行,学校制定了《校办企业管理办法》、《教师、技师校企双聘管理办法》、《实习生管理办法》、《实训基地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企业设定教学部,负责统筹管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事务,专业教师在企业的岗位任务以及企业员工在实训基地的教师工作,保证校企一体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实际效益
(一)学校方面
首先,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的生产性实习基地,从而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需求,使学生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得到有力保障。其次,充分借助企业资源,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精专业、强实践”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多名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一体化教师,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
(二)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促使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得到了更大满足,有效保障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企业通过优先选拔和聘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增加了参与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人才招聘的成本和风险。
(三)学生方面
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切实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自身发展需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职业意识,也形成了顶岗实习后的岗位基本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体会与思考
建设高质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贴近岗位工作,学生学习兴趣大,教学育人成效显著,用人单位满意。
综合电子商务技术更新周期短,制作技术快,特别是近年来广西的电商产业发展迅速,仅利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教师们业务知识和技能也较难跟得上形势,仍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注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想教师快速提升能力,到企业挂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校企全面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积极推进开放办学,积极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校企“平台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走好产教融合之路,真正把企业元素实实在在地植入到我们的实践教学每个环节中。
【特色创新案例二】
“对标世赛、赛课融通”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竞赛班为例
一、实施赛课融通的背景
世界技能大赛是迄今全球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技能大赛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比赛始于西班牙。1950年,西班牙与葡萄牙携手,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了第1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的帷幕正式拉开。经过70年的发展,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规模从1950年2个参赛队24名参赛选手发展到2019年69个参赛队1355名参赛选手,在6大类56个项目开展竞技。
学院自2012年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至今,共参加了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车身修理、汽车喷漆汽车技术、重型车辆维修4个项目的角逐,先后培养了6名国赛选手进入国家队集训,2名国家集训队优秀教练员,积累了丰富的世赛经验和汽车维修技术要求。学院选手黄世森在2020年12月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通过选拔进入国家集训队。
二、赛课融通的主要目标
世界技能大赛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学院借助五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的参赛经验,着力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技术标准、安全规范、质量要求、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世界技能大赛各项标准和要求转化到相应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为引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企业标准为辅助,通过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培养的“三标准、三联合、三输出”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上从人培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研究,不断提升学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力求向企业、社会输送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赛课融通的实施过程
(一)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的人培方案修订
根据学院安排,学院成立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办公室,由学院领导牵头,各专业系部领导负责,学院正高级讲师、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世赛专家组成的技术研究团队,在参赛团队与教学部门之间,架起了互相融通的桥梁,使世赛技术标准与选手培养路径得以促进专业教学。通过分析世界技能大赛对选手的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调研大赛项目在本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需求状况,比较这些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与企业行业职业能力要求的差异,在高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合作,修订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
(二)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改革
学院针对世界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项目技术文件、集训基地建设、专家教练团队建设、选手培养与选拔过程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汽车相关四个项目竞赛要求的深入研究分析,将竞赛标准进行解析分拆,与现有课程体系内相关课程标准相结合,通过课程的学习到达竞赛的训练的目的。专业课程改革包括课程体系改革,修改课程标准,调整教学模式,制作教学资源包等内容。
(三)发展世界技能大赛实训基地
学院拥有国家级汽车喷漆项目世界技能大赛训练基地和自治区级汽车技术项目世赛集训基地,其场地布置、设备设施安排均严格按照世赛标准布置,不仅满足世赛训练要求、日常教学要求,还满足企业高工培训、企业技能竞赛场地要求,为校企合作育人更加拓宽了交流的道路。
(四)成立竞赛班同步推进改革及竞赛
2017年汽车工程系首先在17级汽车专业学生中选拔组建汽车技术项目竞赛班,首次尝试通过集中培养模式为技能大赛培养储备人才。目前,竞赛班已组建4届,合计培养竞赛型高技能人才150余名,涉及竞赛项目已拓展到汽车技术、汽车喷漆、车身修复、重型车辆维修、移动机器人等,其中2017级竞赛班学生黄世森、黄千高于2020年12月代表广西参加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技术、汽车维修项目,黄世森以全国前十的名次入选国家集训队;18竞赛班学生赖得杰、张兰聪、罗宇瑜等代表学院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屡获嘉奖。
四、实际效益
(一)学校方面
学校通过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赛课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培养了一批符合技能竞赛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对竞赛标准的深入研究及转化,以竞赛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反馈至学院现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品质。
(二)学生方面
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赛课融通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开拓学生的视野,训练高技能技术能力,切实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自身发展需求。培养出去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生产岗位,并在多方位表现出极大的优势,为将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体会与思考
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赛课融通,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在运行中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成果成效不断转化为常规教学可以吸取的经验,推进汽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促进学院整体发展。
上一篇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顺利举办2024年第十五届校园技能节 |
下一篇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2019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